税号和社会信用统一代码
三证合一后的税码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后,将原来需要办理的三证合并为一个营业执照,三个代码合并为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此次修订符合改革要求,统一了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纳税人识别号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编号,通常简称“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是唯一的。这个属于每个人,终身不变的数字代码,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与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相当于给法人和其他组织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过去我国各部门的机构代码不统一,导致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如管理。大多数代码只应用于各部门的内部管理,一些部门的信息数据是分离和封闭的,造成了信息孤岛问题。
各种组织机构代码的长度、含义和作用都不一样。有的部门,如工商、民政、机构编制部门,在法人和其他组织成立时分配代码;一些部门,如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机关等。,在行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重新分配代码。
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设立和办理相关业务时,需要在多个部门申请代码,有的甚至还要收费。多码并存现象普遍,影响同一主体的信息比对,增加社会负担,降低行政效率。
所以为了提高效率,方便公众,统一了一个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利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当于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证号”。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政府和公众可以有效识别主体身份,并对信息进行关联和对比分析,从而为信息共享和利用创造基础条件。
二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社会成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后,多个编码改为一个编码,多次办理改为一次办理,简化了手续,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创业活力。
第三,有利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将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记录汇集整合到当事人名下,形成完整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创造条件。
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社会、市场各方面进行信息交换和整合,形成可利用的大数据资源,为政府监管和服务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