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的皇帝有几个都是谁
辽朝(907-1125),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有九个皇帝,享国218年。
公元97年,辽太祖卢野·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建都,国号“契丹”,定都北京和临皇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陵左奇)。9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在汴京称帝,改国号“大辽”为“大同”。1983年改称“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卢野隆绪帝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弘基恢复了国家“大辽”。125年被金朝所灭。
辽朝末年,辽宣宗建立北辽,与西夏抗金,被金灭。辽朝灭亡后,辽国的德宗西迁中亚的楚河流域,建立了西辽朝,定都为虎,1218年被蒙古所灭。辽朝宗室耶律柳格和弟弟耶律柳格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终东辽灭亡,东辽于1269年被蒙古灭亡。122年,西辽贵族在今天的伊朗建立了一个小政权,然后西辽在1309年被伊尔汗吞并。
辽国兴盛时期,疆域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南至冀中白沟河。
丹族原本是游牧民族,后来吸收了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按习俗统治,创造了两院制的政治制度。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还吸收了渤海、五代、北宋、西夏等西域各国的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辽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辽代文化
辽朝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和渤海文化。渤海灭亡后,大量的渤海遗民居住在上京、辽宁、东京周边的郡县,更为先进的渤海文化对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两汉时期幽云十六州与宋朝的频繁交往来看,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汉文化对辽朝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中原人民的科技、文学、历史等成果被介绍到草原地区,促进和推动了游牧草原文化的发展。
辽朝皇室和契丹贵族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如辽朝开国皇帝辽太祖拜孔子,先后进京建国子监,并在州、州、县设置学堂,教授儒学,设立孔庙。廖圣宗常读贞观政要,道宗爱读论语等。在廖道宗时代,契丹自称“朱霞”,廖道宗说:“我修文物,和中国一样温柔。”教育方面,科举有秀才和考官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