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总长度是多少公里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发生在濠江(今陕西Xi安)的著名典故“军阀混战”就发源于此。春秋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的建设长度相对较短。秦国六国被灭,天下统一后,秦始皇连接并修复了战国长城,史称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长城的地形
“因地形,铤而走险堵车”是修筑长城的重要经验。得到了秦始皇的肯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以后的每个朝代都是按照这个原理来修建长城的。关城所有的关隘,都是建在两座山和山谷之间,或是河流的转弯处,或是平川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情,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达到“且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的效果。在“重要的地方”建造城堡或烽火台也是一种选择。至于修建城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形。比如像居庸关、八达岭这样的长城,就是沿着山脊修建的。有些地段从城墙外面看非常陡峭,而里面非常平缓,易守难攻。在辽宁省,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法,就是长城是由陡峭的悬崖构成,稍加劈砍就成了长城。有些地方完全利用危险的悬崖、河流、湖泊作为天然屏障,可以说是别出心裁。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2001年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第二,汉朝修建了西起新疆,东至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火台亭屏障,全长一万多公里;三、长城,建于明代,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如果把不同时期修建的长城加起来,也就5万多公里。这些长城遗址分布在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就有站点。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长城。
由于历史久远,早年的长城大多残缺不全,现在相对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当人们谈论长城时,他们主要指的是明朝的长城。长城的长度也指明长城的长度,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