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儿子的生母
顺治十年(1653年),张晓皇后以妃子身份入宫,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下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叶璇(康熙皇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加入孝两宫,称圣母太后,徽称慈禧太后、皇太后。康熙二年(1663年)卒,年23岁,葬于孝陵。康熙、雍正、多次加名,都是:萧康慈和庄、惠文穆、圣章皇后景。
康熙(爱新觉罗·叶璇的俗称)泛指爱新觉罗·叶璇。爱新觉罗·叶璇(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是清朝首都(1661年至1722年在位)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浪汗;西藏被尊称为“文殊皇帝”。舜帝的第三个儿子是小张康的皇后佟佳氏所生。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执掌大权,在位61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上任初期,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他坚持大规模使用军队来实现领土完整和统一。当康熙皇帝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他打败了鳌拜,一个强大的大臣,开始真正掌权。1999年,苏帮恢复内阁制,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叛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省;打败苏俄侵略军,签订《尼布甲尼撒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高丹,而胜;创建“多伦联盟”代替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拉拢汉族士人,同时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但康熙帝晚年又累又勤,导致吏治腐败。此外,因废太子而导致诸侯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的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者的康熙帝,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有学者尊称他为“千古第一帝”,也有学者尊称他为“千年第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在长春园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号寺祖师,谥号河间弘运皇帝瑞建,慷慨孝敬,廉洁奉公,中和功德,功勋卓著,葬于竟陵。第四个儿子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