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安徽撤县设市

安徽撤县设市

撤县设区是指将符合条件的县升级为县级市,由省直接管辖。

说起这项改革,由来已久。1986年,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规定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城市建制。1993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对撤县设市提出了更加细化的标准,包括人口、GDP、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

根据国务院的通知(1993年国发(1993)38号《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城市设置标准的报告》),指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当调整城市标准,对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合理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1992年以前新建立的城市中,很多城市在市政建设和二、三产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促进区域城市化有一定的意义,有些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各地对“城市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县市的设置打乱了行政区域的划分和行政机构的合理设置,造成了对城市化的误导,利用建城卖地牟利等。,产生各种弊端。1997年,国务院作出“暂停县改市审批”的决定,民政部也进入了对撤县设市的严格管控阶段。

安徽省

地名的由来

乾隆年间,清惠殿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三省划分的结果。乾隆《清议通志》将江苏、安徽两省分开,全部列为“上述某某省”。省名由当时安庆、徽州两地的首字母合成,因春秋时有万山、古皖而简称安徽。

组织系统的演变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约25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和县龙潭洞发掘30" data-fancybox="images">

安徽省

地名的由来

乾隆年间,清惠殿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三省划分的结果。乾隆《清议通志》将江苏、安徽两省分开,全部列为“上述某某省”。省名由当时安庆、徽州两地的首字母合成,因春秋时有万山、古皖而简称安徽。

组织系统的演变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约25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和县龙潭洞发掘30">

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至4000年),安徽是受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釉陶文化影响的地区。

在商朝,亳州曾是汤之都。

战国时期,古寿春(今寿县)是楚国后期的都城。

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省淮北地区属于江淮和渭南县之间的党县和泗水县、九江县。

汉代,安徽分属杨、禹、徐。

三国时期,安徽属于吴国和魏国,安徽发生过多次战争。

晋南北朝隋,安徽属杨、徐、余。

到了宋代,徽商崛起,徽州的经济文化开始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元代安徽分属河南、江苏、浙江三省。

明代,安徽直辖于南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