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鬼节是几月几号农历2022

鬼节是几月几号农历2022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秋节,俗称鬼节和七月半。这是汉人祭祖的日子。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河灯、祭祀死者、烧纸锭、土地祭祀等。“中秋”是道教的名称,民间称之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祖先的崇拜和相关的节日。节日与古代文化中的阴阳循环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活的数字。七月是吉祥的月份,也是孝顺的月份。七月半是一个在初秋庆祝丰收和回报大地的民间节日。一些农作物已经成熟,所以民间有祭拜祖先、供奉新米等祭品、向祖先报告秋成的习俗。这个节日是一个纪念祖先的传统文化节日,其文化核心是尊重祖先和孝道。

声明一

相传南方没有中秋节,是古代汉人南迁传入的。但是为什么南方的中秋节是“七月十四”而不是“七月十五”?有这样一个传说:宋朝前后,北方发生战争,一批汉人匆忙南逃。但在逃亡前夕,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带走他们的祖先?按照传统,只有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祭祀祖先时,祖先的灵魂才会聚集回家,跟随着灵位。离中秋节(农历七月十五)只有一天了,但是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为了聚集祖先的灵魂,他们决定提前一天庆祝中秋节,聚集祖先的灵魂,然后带着祖先的牌位逃到南方避难。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天,逃往南方的汉人把中秋节改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四。现在,“7月14日”是许多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

第二份声明

据调查,南方人庆祝的节日是7月14日,北方人庆祝的节日是7月15日,这两个节日都被称为中秋节,或称鬼节。南方人在7月14日庆祝这个节日,因为之前有外敌入侵。为了避免节日被敌人消灭,祖先们把节日提前了10天.

鬼节的习俗

在鬼节期间,人们有放河灯、祭祖、烧纸锭、祭拜亡魂、放火烧火口、送羊的节日。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莲花灯”)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用于悼念已故的亲人和祝福活着的人。它在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壮族和土家族地区很流行。在三月三、乔奇节和中秋节的晚上,人们经常在河边放河灯。

道教和佛教也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宗教节日时燃放河灯(也称为七月半、鬼节、中秋节和玉兰盆节)。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放河灯是宗教活动,其实是自发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