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认定的宜居城市有哪些
分别是:香港、台北、苏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大连、广州、青岛等等。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公布了全球140个最宜居城市名单,其中10个中国城市上榜。在进行排名时,健康、文化、生态、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指标都被考虑在内。如下所示:
1.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实际上是一国两制。面积虽小,人口却有740多万,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在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领先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2.台北是台湾省的省会城市,是台湾省仅次于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市有12个区,总面积271.8平方公里。也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业、商业和通讯中心,是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3.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一直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北京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二。
天津作为北京的拱门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经济文化发达,教育科技资源丰富,生活环境优美。
5.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也是直辖市之一。其GDP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在亚洲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区之一。上海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上海的家庭存款总额和人均家庭存款均居全国第二。
6.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沿海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到今天的国际大都市,全市下辖九个行政区和一个新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一座新移民城市。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设计之城”、“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的美誉。
历史的发展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城市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几个阶段。在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拥堵、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空关系紧张、生态质量退化等一系列相伴而生的城市问题逐渐显现。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总体来看,要求越来越复杂和苛刻。这种不可避免的进化趋势导致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及其生存状态。
发达国家宜居城市建设的标志是对人居环境的早期关注。1976年,联合国召开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住房和基础设施服务”,并相继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CHS)和联合国人类住区委员会(UNCHS)。
1989年,创立了世界最高标准的“人居奖”。1996年,我们提出了两个发展主题:“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人居委员会和人居荣誉奖等相关机构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些理念。中国还于2000年在建设部的主持下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
随着对人居环境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包括城市环境、资源、生态、安全等。“宜居城市”的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
宜居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互为因果。由于居住环境问题是在面对城市住宅拥挤、秩序混乱、质量下降等问题时提出的,起初对居住环境的理解更为具体和微观,如关注居住区、邻里环境、住宅建设项目等。然后在学者的关注下,这个概念继续发展,内容更加广泛和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