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清明节的来历纪念谁?

清明节的来历纪念谁?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据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邪恶而逃亡。流放期间,和他一起逃亡的朝臣大多跑了出去,只留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包括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昏了,于是介子推从他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后给了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回到中国,成为君主,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上台后,赏赐了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朝臣一大笔赏赐,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喜欢这一幕,悄悄离开了。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辩护。晋文公突然想起过去,感到内疚,立即派人将介子推上法庭。然而,几趟下来,介子都推不动了。晋文公不得不自己去找。然而,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在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了。晋文公派人上山搜寻,但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说,不如放了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火起的时候介子推会自己出来。晋文公从中得到启示。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介子终究不见了。当他们上山时,他们发现介子推和她的母亲已经死了,带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哭了一会儿,准备埋葬它。他发现自己的脊背上有一个柳条洞,洞里似乎有什么东西。

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件裙子,上面有一首血诗:

割肉侍奉国君,愿国主永远清明。

有鬼消失总比陪你当劝谏者好。

心里有我,就会一直反省我。

我在酒泉问心无愧,勤政清廉。

晋文公把血书藏在袖子里,在山上建了一座祠堂。晋文公还下令将绵山改为“界山”以示纪念。

后来,晋文公把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告诉全国每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祭奠介子推。第二年,晋文公带领他的大臣们登上一座山,发现老柳树已经死了,还活着。他给老柳树起了个名字叫“清明柳”,并告诉世人,寒食节的后一天被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吃什么食物纪念介子推?

1.黑米

在晋文公火烧山,绵山一片漆黑。为了纪念介子推,人们在清明节煮黑米来纪念他。黑米是用枫叶熬汤煮的。为什么要用枫叶?因为在传说中,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死在一棵大枫树下。

2.艾娇

艾叶是一种可以辟邪解毒的东西。在清明节,它被包成燕子形状的饺子。不仅仅是祭奠介子推,更是为介子推的灵魂祈福。用燕子形状的艾饺子,寓意早点离开绵山,去天堂享受生活。

艾饺子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吃起来清香微苦,风味独特。

3.凉面

山西人喜欢面条。为了在清明节纪念介子推,他们做了一种凉面。这种面食是煮熟的面条,在水中冷却,并与黄瓜,西红柿,葱花,姜末等混合。吃饭的时候,这让他们觉得很爽。

4、推包子

推包子类似于过去武将的头盔。包子里面包鸡蛋或者红枣,外面包小包子。小包子的形状像燕子、虫子、墨、纸和砚等文房四宝的形象。

这种馒头最大一斤,一个人吃不完。这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当然,这种馒头以介子推命名,也是为了祭奠介大仙而存在的。

5、推燕子

燕子再飞多远,秋叶春回,也不忘老巢。可以说忠臣介子推的比喻非常契合。山西人用面条做清明燕,也叫子推燕。这种面粉成型的燕子可以做成一只燕子,也可以三只燕子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人物。燕子叠在一起的寓意是介子推的人品很高尚。

6.蛇盘兔

有人把晋文公比作龙,把辅佐他的五位大臣比作蛇,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

晋文公在绵山放火时,介子推抱着母亲,倒在一棵枫树上死了。蛇盘兔的盘是保护兔子的蛇。是孝道菜,表现的是介子推护母的故事。

7.保护龙林

龙林的菜是蛋卷。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儿子。对晋献公来说,晋文公就是他的长林,介子推割肉救重耳,就是保护长林。

这道名菜用面条和蔬菜,蘸山西老陈醋,风味独特。

清明是一个“孝”的节日。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作为孩子,往往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他们要好好孝敬父母,绝不能让子女想养而亲人不养的悲剧重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