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哪个地方生产最出名
紫砂壶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手工制作的粘土工艺品。它的生产始于明朝郑德时期。它的原料是紫泥,产地是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郑德开始,紫砂被制成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艺术家。500年来,精品代代相传。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春供。从明代郑德嘉靖年间的树胆壶、六瓣圆囊壶到纪寒生的创意设计和曹安祥的制作。同时,紫砂鸳鸯茶具——能同时泡两种茶的中华龙壶,再到佛教紫砂艺术家闫妍制作的法式奶壶,都各有匠心,在壶的鉴赏上下足了功夫。
由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紫砂壶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的文化氛围,增加了紫砂壶的优雅魅力。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俗话说“宜兴紫砂,天下第一珍”。
原料为紫砂,产地为江苏宜兴丁蜀镇,又称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春供。由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显得如此珍贵,令人回味无穷。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道禅修的文化,更增添了紫砂高贵典雅的魅力。
当代紫砂大师
当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卢俊杰、葛军等。,都有自己的制作和设计特长,都是临时的人才。
紫砂名家
、程守贞、王宝根、范、王宝洲、严、、葛根达、彭在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鲍六枝、邵、、胡姚婷、李宝珍、陈景庚、范劲夫、谭耀坤、耿春福、范泽林。
紫色陶罐
树胆壶
瘿是树瘤。这种壶的形状模仿树木的虫瘿,壶的表面凹凸不平,有类似树皮的雕刻。整壶为暗栗色,是明代制壶人为春天打造的壶式。
根据茶壶的历史记载,龚春只是明朝郑德时期的一个尼姑庵,后来从师江苏宜兴金沙寺的一个和尚那里学会了制作茶壶的技术。春壶价值极高,有“春壶胜金玉”之誉。
树胆壶是春季最著名的茶壶造型,很少代代相传。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树胆壶,有专家认为是为春天手工制作的,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种紫砂茶壶。
二泉胡明
这是清末著名紫砂艺术家邵二泉的名壶。
邵荃麟(约1803-1860)擅长刻壶铭文。此壶古朴,土黄色,通体竹节状,一只蝙蝠一举而至,应“保佑”古人之愿。
壶腹侧面镌刻着一行行书:“天高云淡,风平浪静。”这首诗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署名二泉。锅底有一个“唐兵”,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溜冰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的紫砂壶。壶的颜色就像瓷器中的茶釉。锅的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壁龛,里面坐着一个人。壁龛外墙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的其他三面都刻有云纹。
锅底是“冰心道人”。“冰心道人”名程守贞(1858-1939),清末民初紫砂大师。
程守贞制作的茶壶分别于1915年和1932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大赛一等奖和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
桶罐
宜兴玉林紫砂斗盖壶,清末,高7.5厘米,直径5.7×5.7厘米,底径9.8×9.8厘米
壶顶小底大,平底方角。
壶身刻有“宜子孙后代”二字。底篆“玉林”之印。姜沙泥,润泽细腻。
这种壶的形状在正方形里有一个圆圈,给人刚柔并济的感觉。
“玉林”指黄玉林(1842-1913),清代道咸年间著名制壶家。他善制丸子,为龙壶献春献鱼,制作精美的陶罐,又不失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