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金水河位于

金水河位于

逛故宫,一进午门,眼前就是五座漂亮的白石桥,桥下是内金水河。

内金水的源头是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注入的。《孙旧闻考证》载:白虎水为雨荷河,出玉泉山,过大内城,出都城,注通惠河。里面是宫殿。

故宫内部,金水河两端与护城河相连,全长约2公里。河流虽短,但上有源头,下有汇流。在故宫西北角以东的护城河南侧,有一个石洞,是护城河的入水口。对面北河岗上还有一个券洞,是护城河入宫的入水口。

这条河穿过城墙向南流入这座城市。到城西北角的马庙显地,由西向南拐,经城内太庙东南角,直向南流,至武英殿前向东,流过破虹桥,再暗流至太和门前院。河水逐渐变宽,向东穿过金水桥,穿过文远亭,然后转向南,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流出,注入外护城河。

内金水河的河岸和河底是用白色的石头铺成的。只有西河岩等偏远地区是用砖墙修建的,因为那里住着太监等人。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河道或宽或窄,时隐时现。这条河弯弯曲曲地往回走,被宫殿里的建筑环绕着。这条河在西方超有7.7米宽,是这条河最宽的部分。

河上有五座桥——金水桥。桥的中间是皇帝经过的皇家道路。桥上的白石栏杆上雕刻着龙云瞭望塔。左右桥是王公官道。它们会随着河体的宽度而减小,它们的栏杆会以火炬状的凹弧看着柱头。

《明故宫史》记载:“(金水桥)不至于曲折到消耗材料,可能有意外失火,故此水赖之”。发源于玉泉的内金水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堪称良好的消防水源。

每次皇宫发生火灾,都用“金水”灭火,效果显著。明朝宦官刘若愚在他的《卓中志》中写道:“天启四年,六廊(即午门东侧殿、西侧殿)遭灾,第六年,武英殿西画遭灾,皆得此水之力。”

内金水河除了美化皇宫、古建筑消防设施用水外,还是皇宫排水排雨的下水道。这座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有90多个庭院,每个庭院都有自己的排水管道。它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形,排入地下沟渠,流入内金水河,沿河出宫。

据史料记载,无论下多大的雨,皇宫里都没有挡雨。这些精心设计的明河涵洞是在当时没有精密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建造的。经过明清500多年的考验,内金水河在防火排水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古代工匠建筑技术完美的体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