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鲁迅先生的儿子

鲁迅先生的儿子

北京市鲁迅中学、周海婴、绍兴市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市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顾问,《我和鲁迅七十年》作者。2011年4月7日凌晨5点36分,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1岁。

重大事迹

鲁迅病重去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只有8岁。坎坷的经历和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在为人处事上异常谨慎。他回忆说,在北大物理系读书的时候,同学们会打桥牌,会跳交谊舞。出于好奇,他偶尔会走过去观看,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没有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周海婴承认他不太考虑名利,并且看不起它。他只想做一个真正的普通人。小时候,他的父母教导他不要假装是名人的孩子。周海婴的妻子马新运回忆说,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下肥坊62号,她是住在64号的周海婴的邻居,巷子里的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大家都不在乎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从不故意装腔作势。孩子们彼此平等,感情融洽。

周海婴平静地插话说:“我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自然的,从不强迫或勉强。“鲁迅先生曾在遗嘱中说,“但愿后人永远不要空作家”。迎海小时候非常喜欢一个叫“小设计师”的玩具。那是一个由各种金属零件制成的玩具盒。他用这些零件学习如何组装小火车和起重机,然后再拆卸。鲁迅总是鼓励他。鲁迅去世后,他的家庭一度陷入困境,但周海婴对技术的兴趣丝毫未减。他用攒了多年的压岁钱交了学费,报了南洋广播夜校。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从此,他走上了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周海婴说,他不想活在鲁迅的光环下,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的后代。他反对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浪费生命;强调自己的成绩来赢得社会的认可。

关于文化

一些文艺界人士提出,每次金融危机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周海婴对此表示赞同。文化的繁荣发展有赖于全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他建议,适当降低话剧、戏剧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票价,让普通民众接受更多的文化艺术熏陶。

周海婴认为,方言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所以我们应该保留地方方言。他建议地方电台增加方言节目,并保持下去。

关于摄影

周海婴的建议:随着摄影的广泛普及,通过摄影教育青少年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希望各种摄影展能带动青少年走出游戏,拿起相机拍照。周海婴认为,让他们用眼睛和相机来定格社会,发现社会的真实本质,帮助建立科学的人生观,这可能是摄影的一个新功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