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海拔多少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黄土颗粒细腻,土质松软,富含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的开垦历史悠久。除少数落基山脉外,黄土厚度从50米到80米不等,最厚的可达150米到180米。在黄土高原上,孕育了黄土地特有的文化,出现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
构造运动
黄土高原是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是高原间歇性的大规模整体隆升,而周围的坳陷区则不断下沉。从黄土高原广大地区河谷内有3 ~ 4级阶地来看,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的隆升是主要因素,隆升幅度为150 ~ 30米。地壳抬升有利于河流下切和侵蚀地貌的发育,也有利于土壤侵蚀过程的加强。
黄土高原的六盘山是新构造运动的隆升中心。根据现代水准测量,上升速度为20毫米/年。六盘山西部的隆升大于东部,隆升最快的是华家岭。根据陇海铁路1934 ~ 1955年的水准测量,陇西、威远的现代抬升速率为31.4mm/年,隆德、庄浪的下切速率为45 ~ 240mm /100年。
华家岭以南河谷较窄,一般有3 ~ 4级阶地,而华家岭以北河谷较宽,仅发育2 ~ 3级阶地,因此华家岭以南隆起较大。六盘山东部白玉山至东胜一带是新构造隆起的中心。宝德附近的现代抬升速度约为3毫米/年。山西背斜的新构造运动兴起于五台山-恒山地区,五台山和恒山山前发育的串珠状洪积扇可以证明。
在第四纪黄土高原上升的同时,银川平原、魏奋河谷等边缘坳陷区正在大幅度下沉,渭河平原固始坳陷第四纪沉积厚度接近千米。根据地形形变资料,魏奋地堑的沉降速度为3毫米/年。自140万年前黄河冲出三门峡以来,魏奋流域是黄河中游许多支流的侵蚀基准面。一方面,黄土高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魏奋河谷不断下沉,这将不可避免地促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震是黄土高原新构造运动的强烈表现。统计黄土高原历史时期的地震记录,可以反映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新构造运动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