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有几个大拐弯桥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每年携带泥沙16亿吨,其中12亿吨流入大海,其余4亿吨长年滞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利于种植。
黄河源头
青海省玛多县落基峡以上地区为源区,面积2.28万平方公里。它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于湖盆宽谷带,海拔4200米以上。盆地周围山峦苍劲,西有亚拉达孜山,东有阿尼玛青山(又名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南有巴颜喀拉和长江流域。湖盆西端的岳古宗烈是黄河的发源地。
星海之上有三支:扎曲、岳古宗烈曲、卡日曲。位于该国最北部的扎曲,发源于查哈西拉山。这条河长70公里,河道狭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尤古勒曲,位于星苏海西部,处于三大上游源头的中间。发源于日惹勒宗盆地西南角,海拔4750米,水量少。是一条宽1.0 ~ 1.5米,深0.1 ~ 0.2米的溪流。南部支流为卡兹曲,发源于巴颜喀拉的支脉格孜亚山北麓,海拔4800米。五股泉水涌出山谷,形成一条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每秒的小河。这条河一年到头都有水。
关于黄河源头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的《尚书·龚宇》,有“引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积石”在今天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离河源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李道宗奉命攻吐谷浑,兵趁机望积石山(扎陵湖),游河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派出使范,途经河源地区,得知河水源头出自梓山(今巴颜喀拉)。
这是元末十七年(1280),世祖命荣禄公爵为他出招。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找出了两个大湖(元史称“尔居泽”,合称“阿拉淖尔”)的位置,并追溯到星海,进而绘制出最早的黄河源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