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有几个市
海西历史悠久。那是一片古老的西羌土地。汉代时,也就是今天,海西东部是先泽罗北河等羌族部落的活动区,西部是“若羌国”。平帝元四年(公元4年),王莽设西海郡,属今海西东部。王莽末年,郡废,为羌地。
海西历史悠久。那是一片古老的西羌土地。汉朝时期,境内东部是先泽罗北河等羌族部落的活动范围,西部是“若羌国”。平帝元四年(4年),王莽设西海郡,在境内东部。王莽末年,郡废,为羌地。
东晋后期,其管辖的西部是吐谷浑的领地,东部是鲜卑义夫的土地(后与吐谷浑合并)。吐蕃首领印石在位期间(约452年),在白兰(今都兰县诺木洪一带)修筑城墙。公元491年至529年,吐谷浑在所辖境内建都,后迁至傅继成(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布恰古城)。
地理位置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北与甘肃接壤,西与新疆接壤,东与青海海南、海北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90° 07′—99° 46′,北纬35° 01′—39° 19′。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柴达木盆地是全州的主体,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5.28%。
地形学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绕的柴达木盆地为主。盆地海拔2675-3200米,周围山脉海拔3500-4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有山地、丘陵、戈壁、平原和湖泊五种地貌类型,呈环状分布,可分为3个大地貌区、7个中地貌区和23个小地貌区。从成因上看,主要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湖泊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夷平面、岩溶地貌、重力地貌等。
气候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寒冷干燥大陆性气候区。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可分为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和盆地周边高寒区。这两个气候带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地处大陆腹地,四面环山,西南暖湿气流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盆地海拔一般在2700-3200米之间,在青海省内仍被认为是低洼地区,所以省内气温较高。盆地周围的山区和寒冷地区的特点是地势高,气候寒冷。海西州降水的主要特点是天数少,降水量小。全州年平均风速因地形影响不同。一般盆地年平均风速在3-4m/s,山区年平均风速在4m/s以上,海州海拔在2675-6860米之间,气压、空气体密度、含氧量、水的沸点温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水文学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大小河流160多条,流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有40多条河流常年有水。年平均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16条,包括纳令格勒河、布哈河、柴达木河、疏勒河、格尔木河、优香河、呼伦河、乌图梅仁河、党河、脱脱河、哈勒腾河、巴音河、木里河、诺木洪河、塔塔岭河、察汗乌苏河,流域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有90多个湖泊,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面积5856平方公里。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42个,总面积1967.7平方公里,其中盐度小于2g/L的淡水湖泊476.9平方公里;6个咸水湖,面积322.3平方公里;有21个盐湖,面积1168.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