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属于哪里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最大的平原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区域,国家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基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被誉为“南海明珠”。
珠三角经济区最早由广东省政府于1994年设立,其发展主要得益于邻近的香港。香港一直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主要投资来源地,港商资金雄厚,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长三角。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以广州、香港、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都市。
花园
岭南园林主要指珠江三角洲的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清代是中国园林建设的鼎盛时期,基本形成了北京、江南、珠江三角洲三个中心。珠三角很多官员、文人回国后修建私家园林,主要是为了修身养性、退休养老,闲暇时请一批文人吟诗作画。
如顺德清慧园,原为明代状元黄的府邸,后为清代大良进士龙、龙廷怀、龙等家族所建。番禺余荫山居是清代举人吴斌所建。被咸丰帝任命为同丰大夫,官职从二品。东关科苑的创始人张到江西当按察使。他精通书法、绘画、象棋、诗歌和赋。佛山梁园主人梁爱如是内阁官员,也是清代岭南著名的书画家。广州宋婷园的主人是清末爱国诗人张维平,曾任湖北黄梅县令、江西南康知府。杏林庄园的主人邓大临是清代道光的一位学者。曾任山东知府,诗人画家。刘崧园是潘佑威为其父所建的园林,其父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学者。康源是康有为的祖父康赞秀拥有的产业。康有为小时候在公园的小鹏仙阁读书。1887年在康源完成《人间正义》一书。
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广州海珠区和西关地区有许多由十三个商人建造的规模宏大、格调高雅的私家园林。许多著名的园林,包括潘家园,吴佳园林和海山仙亭,被称为“杭商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也引发了清代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使中式园林在欧洲流行了近百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旧花田仍点缀着园林,大大小小的园林至少有30座,其中最著名的有刘放、醉观、任翔、方群、新春、崔林、玉香浦、和记等。随着十三行退出历史舞台,商业园林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清代岭南现存的四大园林是清晖园、御荫山房、梁园和可园,其他著名园林有宝墨园、岭南和园和月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