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晚上十点到晚上一点几个小时

晚上十点到晚上一点几个小时

2018年11月16日召开的第26届国际度量衡会议对秒的定义:未扰动的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对应于9192631771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vcs)。这个定义中提到的铯原子在绝对零度必须是静止的,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在这种情况下定义的秒相当于天文年历中定义的秒。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分钟(min)、小时(h)、天(d)、月(m)、年(y)等。

切开

大约在西周以前,古人把昼夜分为100个小时,在破釜酒吧的箭杆上刻了100个方格。当转换成现代时间单位时,四分之一等于14分24秒。“百分制”是中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系统。

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采用“太阳方位授时”的方法,用日晷测量太阳投影的长度来判断时间。日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立在平地上测量日影的基准或石柱,称为日晷;一个用来测量影子长度的硬板,平躺在正南正北方向,叫做圭。由于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来衡量,所以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日晷测出的太阳的每一个位置都逐渐有了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由来。隋唐时期,“太阳方位授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授时”。“百刻制”和“十二时辰计时制”的结合,使中国古代的计时制度趋于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的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同时使用12小时,也使用一天24小时。因为百刻制不能被十二小时整除,难以计算,所以改成了96,108,120。直到清朝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九十六小时,每小时八小时,分为上四小时和下四小时。

中国古典小说中常有“下午三点开始砍头”的说法,如《西游记》第九回:“但说丞相魏徵在府中,夜观大象,只闻九鹤,乃天降仙使者,持玉帝金诏,望其下午三点,梦见精河老龙砍头。”下午三点,按照新的计时方法,是中午十二点差十五分。阴阳家认为此时太阳最充足,而现代天文学认为正午最充足。两种意见略有不同。下午3点是古代重罪犯被斩首的时间。此时被斩首,阳气最盛,死后阴气立即消散。重罪犯被斩首后,“连鬼都不许做”,以示严惩。犯了小罪的,中午就可以砍头,这样就可以被鬼杀死了。所以“下午三点,梦见精河斩老龙”来说明老龙罪行极其严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