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2021年有闰月吗

2021年有闰月吗

闰月是在日历中设置闰月的一种方式。在亚洲(尤其是中国),闰月是指农历中每两到三年增加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太阴年的矛盾,防止太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设置一个闰。

这是我国的传统历法。采用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农历为基础,结合阳历成分的历法,即阴阳历。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回归年为基准的。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根据月亮的相位来确定日期和月份。平均太阴月为29.5306天,12个太阴月为354或355天,与阳历的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约11天。三年累计时差会超过一个月。

因为增加了阳历,所以农历是考虑到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关系的历法,属于阴阳合璧。

不一定不同年份会有闰月,但不代表会有同一个闰月。

1.闰一月:还没出现。

2.闰二月:民国6、17、36、93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三次。

3.闰三月:民国25、44、55、82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四次。

4.闰四月:民国14、33、52、63、90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五次。

5.闰五月:民国3、11、22、41、60、79、87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7次。

6.闰六月:民国19、30、49、68、76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五次。

7.闰七月:中华民国八月二十七日、三十八日、五十七日、九十五日。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三次。

8.闰八月:民国46、65、84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三次。

9.闰九月:从民国元年到96年,一个都没有。

10.闰十月:民国73年,从民国元年到96年,只有一次。

11.闰11月:从民国元年到1996年,一个都没有。

12.闰十二月:从民国元年到1996年,一个都没有。

闰月的起源

“闰月”来自中国农历,最早始于夏朝,所以也被称为夏历。采用农历的天干地支历法,周期60年。农历的“年”是根据太阳高度的年度变化(冬至至至冬至),而“月”是根据满月(太阴周期)。这样,通过观察月相就可以确定日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同时也不破坏季节变化规律。因此,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相位变化制定的,这是大多数伊斯兰国家所采用的)。本质上是阴阳结合。农历初一(日月相等)的日期定为农历初一,一年定为12个月。由于太阴周期(从“王”到“王”)约为29.53059天,农历可分为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1全年约354天或355天。农历的这个“年”与公历的“年”相差11天左右。为了避免这种时间差的积累,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采用设立“闰月”的方法来处理月份与季节的对应关系。一般19年大概有7个闰月。如何设置闰月?这和中国古代创造的二十四节气有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的总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每个月都有节气和适中的大气,依次是立春、雨水、臭气、春分、清明、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夏至、夏至、夏至。其中,处于偶数位置的称为中气。因为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比一个太阴月长,所以一个月可能只有一个节气或者一个中气。在农历中,月份是按照中气来安排的,比如有雨的月份为第一个月,春分的月份为第二个月。如果某月没有气,那么该月定义为上个月的闰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