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人平均寿命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中上收入国家,这反映了中国人口素质的良好发展趋势,也显示了人民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可以预期存活的平均年数。它是根据当前分年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设指标。
2020年10月28日,国新办就“十三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四年间提高了一岁。
2021年3月5日“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目标任务纲要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显示,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8.3岁。
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
1.经济收入与寿命密切相关。调查显示,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收入与其寿命密切相关。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成员寿命比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成员寿命长。从国家的整体变化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解放前人们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所以人们的寿命也较低。1950年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现在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变好了,寿命自然会延长很多。因为,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就有了养生保健的意识。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他就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健康。只解决是否可能的问题,不会考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当人们有更高的经济收入时,这样的考虑才会更多。
2.重大疾病的患病率与寿命有关。虽然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但是很多重大疾病都可以提前结束他的生命。我们知道,有许多疾病可能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如艾滋病、心脑血管意外、癌症、尿毒症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生命提前结束。比如云南平均寿命只有70岁,因为云南艾滋病发病率全国第一。排名倒数第三的青海省胃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
3.家族遗传也占了很大比重。长寿家族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长寿基因确实存在,它可以影响几代人活得更长。而且,即使没有长寿基因,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一样的,这种习惯是潜移默化的自我认知形成的。所以家庭成员可能会有类似的结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活得长的孩子,一半也活得长。当然也排除了一些意外。
4.家庭和睦,态度积极。这也是长寿的一个因素。一个和睦的家庭,恩爱的夫妻,往往两个人会长寿。100岁的夫妻并不少见,80岁左右的夫妻更是常见。可见家庭和睦很重要。而这些家庭和睦的夫妻,大部分心态都很好,积极乐观,老有所为,互相关爱。因此,他们可以同时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