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谁?
1939年5月,吴运铎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后来被送到皖南云岭新四军司令部机修所,在农家的茅草棚里开始了军旅生涯。10年革命战争期间,吴运铎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又转战淮阴、沂蒙山,再渡海到东北的大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吴运铎带了7个徒弟,每年为前线生产60万发子弹。为了研制子弹,他4次身负重伤,全身200多处伤痕,4根手指被炸掉,左眼被炸掉,一条腿被炸掉。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国保尔·柯察金军事英雄吴运铎简介》。从此,“中国的保罗-吴运铎”传遍了祖国。
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男,祖籍湖北武汉,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人。1938年加入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南兵器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研究所副所长。
吴运铎是新四军军械事业的奠基人,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创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都交给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前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罗纪念馆”。1991年,吴运铎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2009年,吴运铎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之一。2019年9月25日,吴运铎获得“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主要贡献
1938年9月,吴运铎转战皖南根据地,加入新四军,在军区机修院工作。在革命队伍中,吴运铎完成了中学课程,自学了机械制造理论。先后在新四军第二师军械厂、新四军兵工厂任技术员、副厂长、厂长。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资料,没有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用物资,吴运铎毅然挑起了重担。在被占领的寺庙里,正殿被用作生产车间,副殿被用作枪械修理厂。用简单的装备,研制出杀伤力强的枪榴弹和发射器。在抗日战场上起到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了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找不到火药材料,吴运铎不得不寻找替代品。试着把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泡在酒精里,做成火药。如果没有酒精,就用陈年烧酒,蒸馏,用它代替酒精。因为火柴头的爆炸力太强,他就把它和灶具上的烟锅混在一起,做成合适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供应不了,就从药店买雄黄和芒硝混着吃解决了问题。制作弹头的材料更加稀缺,于是他尝试将铅熔化后注入模型中制作子弹。但是,铅弹经不起高温,步枪有被炸掉的危险。之后用铜币,在钢弹模具里压成空枪管,做成尖头弹,里面灌满铅,才试验成功。为了制造军用机床,他组织大家用在废铁堆里找来的几段切好的铁轨,中间钻孔安装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机箱上,算是一种替代的“冲床”。用废钢加工成各种简易机床,装备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兵工厂修复了大量火器。为了试制各种弹药,他数次身负重伤,左腿被打烂,炸掉四根手指,左眼失明,身上留下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