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蒙娜丽莎,是谁

蒙娜丽莎,是谁

蒙娜丽莎·丽莎·格拉尔迪尼(1479 -1542),意大利人,是佛罗伦萨一个富有的丝绸商人弗朗西斯科的妻子。她在丈夫死后成为一名修女,在圣乌尔苏拉修道院度过了余生。

1495年,16岁的丽莎嫁给了佛罗伦萨丝绸商人弗朗西斯科·乔康多,他是达芬奇父亲皮耶罗的好朋友和邻居。《蒙娜丽莎的画像》完成于丽莎24岁时,达芬奇的父亲做了所有的安排,并付钱让他的儿子为他朋友的妻子画这幅画。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城市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本是佛罗伦萨一个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她只有24岁。图中的蒙娜丽莎呈现出淡淡的微笑,眉宇间透露着内心的快乐。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把这个女人脸上的微笑表现出来,尤其是她微微翘起的嘴角和微笑肌肉的舒展,使蒙娜丽莎的微笑显得平静、平和而又意味深长。这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特有的矜持美丽表现,许多艺术史学家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绘画内容

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是:长77厘米,宽53厘米。它被画在一块黑色的白杨木板上。蒙娜丽莎的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脸看起来很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角,你会觉得她不怎么笑;但是,当你看着她的眼睛,感受着她脸颊的影子,你会觉得她又在微笑了。有研究者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83%的快乐、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蒙娜丽莎,坐在半圆形的木椅上,后面有栏杆,把人物和背景隔开,背景是路、河、桥、山。它们在达芬奇的“无界渐变着色法”下与蒙娜丽莎的微笑相映成趣,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海归们心中崇高而细致的理想的出现。

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象征。这不仅是艺术规律的问题,也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它是海归和觉醒的人们心中一种崇高而细致的理想的体现。蒙娜丽莎还有另一种难以解释的象征意义,比如佛陀的坐姿、站姿、传道姿势、菩萨的移动姿势,还有基督的几种象征姿势:比如双手摊开,一手拿着十字架,指向天空。这有些世俗的意味,不是人为的,而是不得不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简单、最轻松、最沉重的风格。不能夸。

所有的欺骗和神秘都集中在蒙娜丽莎身上,让人感到一种恐惧。蒙娜丽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形象。在这幅作品面前,不能说她是一个女人的肖像。她穿过空洞里所有的全知和盲眼。躲避是不可能的,但迎着那道目光也是徒劳。诡异的额头,大片的失去一个普通人的味道,脸上神奇的表情,似笑非笑,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张现实的脸,它的存在无法彻底让人怀疑。蒙娜丽莎的表情,就像东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样,是凡人无法企及的。《蒙娜丽莎》不笑是因为什么。她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脸上是一种自然出现的永恒而冷漠的表情。《蒙娜丽莎》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人物的人性光辉。在此之前,甚至人的形象或多或少都带有宗教色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