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冰变成水蒸气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冰变成水蒸气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就会变成蒸汽。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99.974°C或212°F或373.15K K,当水低于其沸点时,它也可以慢慢蒸发成水蒸气。在极低的压力下(低于0.006个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水蒸气可能引起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

水蒸气的变化形式

1.雨

科学上讲,在室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入空,这叫蒸发。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形成天上的白云。如果水蒸气凝结成更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雨或雪。

2、白色气体

当空气体中凝结大量水蒸气时,往往呈现出一团“白色气体”,常被误认为是水蒸气。如果沸水冒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体中冷却,通过比较“白气”和水蒸气的颜色、形状和出现位置,可以知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漂浮在空气体中凝结成的小水滴。我们一般称“白气”为“雾”。

水蒸气的蒸发

仅发生在液体表面的蒸发。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蒸发的过程吸热蒸发降温。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表面积、空气体在液体表面的流动等。水从液体或固体变成蒸汽并逸出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发。意思是水在室温下接触空气体时变成水蒸气。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蒸发分散成空的水量。通常,蒸发水层的厚度用毫米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是用不同的蒸发器测量的。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高,气压越低,蒸发量越大:反之,蒸发量越小。土壤蒸发和水面蒸发的测量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中非常重要。降雨量少,地下水源少,径流流入量少,如蒸发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干旱。它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

微观上,蒸发是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的过程。因为液体中的分子不断地随机运动,所以它们的平均动能与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由于分子的随机运动和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的动能大于平均动能。如果这些有足够动能的分子在液面附近,它们的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中分子间引力所需的功,这些分子就可以飞出液面,成为这种液体的蒸气。这就是蒸发现象。飞行的分子与其他分子碰撞后,可能会回到液体表面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比飞回来的多,液体就会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大于平均动能的分子飞出液面,而留在液体中的分子平均动能变小。所以在蒸发的过程中,如果外界不给液体提供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