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古老建筑物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建筑物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古建筑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对区域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或表现形式,如包括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知识和语言在内的非物质知识产权。如果是物质形态,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的世界遗产评价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另一个不同方案。

古建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许多古镇和大多数大城市仍然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建筑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保护古建筑及其文化特征。既能保存世界古建筑文化,又能使古代文化遗产具有现代价值。

保护现状

连日来,林故居、长沙古城墙、重庆蒋介石军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名人故居和古建筑频频被破坏,引发了对古建筑保护的诸多讨论和思考。

与此同时,著名建筑和艺术评论家方振宁也在为保护钟鼓楼之间的四合院,前门廊坊头条,廊坊二巷,做出自己的努力。他连续几天在自己的微博和博客中梳理了上述地区的现状,希望引起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作为当代建筑的评论家和策展人,方振宁先生从1985年开始关注古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如何兼顾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在策划一个建筑展览时,我非常关注如何保存和记住旧建筑,以及如何将它们改造成在21世纪仍然可以使用的地方等话题。会特别强调如何交替使用这两个方面,这是关于继承和记忆的。”

面对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在不同地区遭到破坏,方振宁先生认为,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帧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特点。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框架结构,也就是用木柱和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和屋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柱子上,墙体只是起到隔断的作用,并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古谚“墙倒屋不倒”,大体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活生产不断变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子的墙壁不承重,门窗的设置有很大的灵活性。此外,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构件,这种构件过去在宫殿、寺庙和其他高层建筑中常见,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杆组成,纵横交错,层层挑出,形成一个底大底小的支架。这种构件不仅具有支撑承重梁框架的作用,还具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的简化,直接把梁放在柱上,导致斗拱的结构功能几乎完全消失,几乎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