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有什么期
黄河封河2个月左右,进入凌汛以来,黄河宁蒙河段气温整体偏高,天气形势与常年不同。12月16日12时,内蒙古土默特右旗鹤城村(三盛门下385公里)附近出现首次冰冻。此次封冻长度约10km,首次封冻日期较常年偏晚13天(1971-2020年平均为12月3日)。截流前三天平均流量827立方米每秒,接近计划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截流水位平稳。
12月15日,王安南主持召开防冰会商会,分析研判近期天气形势和冰情发展趋势,对当前防冰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一是要注意桥、弯、卡口等区域冰情的发展变化。,分析积冰带来的潜在危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二是密切关注河道流量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水库流量。三是要继续督促有关省(区)压实防凌责任,做好河道工程和冰塞坝段的巡查防守工作,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四是要严肃信息报送纪律,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准确上报,防止虚报、瞒报、漏报。5.要充分利用人工勘测、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气温、冰流量、截流、开河、河道蓄水增量、工况等进行全过程原型观测。为防凌技术的分析研究和数字黄河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黄河断流是指气温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每年黄河都会因为天气原因封航。目前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20摄氏度。黄河上,顺流而下的水在宁蒙、宁夏交界处的石嘴山蚂蝗沟段不断堆积,已形成截流。
凌汛,俗称冰排,是由于冰对水流的阻力,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有时会聚集成冰塞或冰坝,导致水位大幅上升,最终淹没海滩或决堤,这就是所谓的红菱。冬季截流期和春季开河期可能发生凌汛。
在高山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流的形状是上宽下窄。在河流弯曲和弯曲的地方,发生严重凌汛的机会很多。这是因为河流下段封冻时早于上段,上段解冻时早于下段。
当河道下段有冰时,阻挡了一部分上游的水,增加了河道的蓄水量。当冰融化,河道打开,越来越多的冰水沿河聚集,冰峰与日俱增。当它遇到狭窄的河段或河流转弯时,冰塞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升高。
如果河道出现严重的结冰或冰坝,会导致水位急剧上升,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黄河从青藏高原山脉顺流而下,在不同的河流和地域地理结构下形成了险象环生的局面。而黄河冰则侧重宁蒙。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全区属于黄河流域,而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它是宁夏的母亲河,滋养着宁夏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安居乐业。因此,我们应该做好防洪工作,保护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