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镇是哪四个
古镇一般是指具有一百年以上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型古民居建筑的商业集镇。它是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一种聚落形式,多由商业发展而来;古城是一个地方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往往有城墙环绕;这个古村落是最小的,居住着农业人口。
中国的四大古镇,都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中华遗产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地域特征和风格,具有鲜明的特色。
对研究中国的建筑、历史、人口、风俗、文化有重要意义。这些古镇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理念。是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小镇。
广东佛山镇
佛山镇,即现在的广东省佛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佛山是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镇。因城内塔坡山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为佛国之地,遂立石表,将季华乡改为“佛山”。小镇大致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佛山就有人口密集的聚落居住。当时佛山的先民已经有了不错的制陶和纺织技术。东汉时期,先进的农耕技术出现,成为鱼米之乡。唐代佛山成为工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中国“四大集”。佛山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但土地狭窄,地势平坦,自然防御条件差。况且地处广州西南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必经之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居民们早就形成了练武强身防身的传统。
湖北汉口镇
汉口,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以“东方芝加哥”之名享誉海内外。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是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汉的商业中心,自古就有“楚第一繁华之地”的美誉。地处长江西北,汉江以北,东南侧与武昌相望,汉江南侧与汉阳相望。历史上曾作为独立的汉口城市存在,现与武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武汉三镇不仅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特色,在功能分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即汉口是商业中心,武昌是科教中心,汉阳是工业中心。虽然三镇行政合并已近60年,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江西景德镇
江西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安徽省休宁县、婺源县、德兴县接壤,南与万年县、宜阳县接壤,西与鄱阳县接壤,北与东北与安徽省东至县、祁门县接壤。著名的旅游景点庐山、龙虎山、三清山、黄山、九华山环绕其中。鄱阳湖和千岛湖相互辉映。名山胜水,瓷都浮现。距市区海岸线302公里,距省会南昌249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5247.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08平方公里,浮梁县2867平方公里,乐平市1973平方公里。1990年全市总人口134.34万人,其中市区37.77万人,浮梁县26.93万人,乐平县69.64万人。景德镇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春秋时期此地是未开发的山区,山高林密,人少。当时属楚国管辖。秦统一全国后,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景德镇分属九江郡和范县。韩调任鄱阳县、县。三国属于吴。东晋时设镇,名新平镇。唐武德四年,设镇为县,称新平县。唐开元四年,改称新昌县,位于距镇10公里的老城区。镇属县管辖,因镇在县南(说是江南),故改名昌南镇,又称杨韬镇。唐天宝元年,新昌县改为浮梁县,镇仍属县管辖。宋朝时,宋真宗的赵恒命昌南入御瓷,书底有“景德镇年制”二字。因其瓷器精美,天下咸称景德镇瓷,故昌南之名被淹没,景德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达,贸易繁荣,与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广东佛山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河南省朱仙镇
河南省朱仙镇是春秋时期开封市西北附近的一个居民区。五代时,由于开凿采河与汴河相连,这一居民区逐渐成为汴梁附近的重要集镇。明朝嘉靖年间,朱仙镇进入繁盛期,与汉口镇、景德镇镇、佛山镇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清朝康熙年间,朱仙镇鼎盛时期,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然而,当历史进入道光二十三年,朱仙镇开始衰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朱仙镇4/5的房屋已被拆除,大量古建筑被毁。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朱仙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镇积极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集市贸易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