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几个季节啊英文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每个季度有三个月。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黄红交角的存在,导致阳光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之间来回移动的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各地获得太阳能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
在古代,根据斗柄的指向,四季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季节的划分通常是由地球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如春夏、秋收、冬储。我国南方(低纬度地区)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冬夏温差小,日照、降水等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明显。北部地区(中纬度地区)的特点是降水少,干燥,冬夏温差大。在季节转换期间,气候因素的明显变化是温度。
季节划分
季节变化涵盖了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等诸多特征,如春发芽、夏繁盛、秋收获、冬储藏,预示着事物的发展进程。在四季的划分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是依据,二分日、二至日或四周年日是界限;但东西方国家在划分四季时采用的分界点并不完全相同。
传统立法
中国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为四季的起点,以平分线和二至点为中点。比如春天的立春,太阳的黄道是315°,春天是中点,长夏是结束,太阳的黄道变成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四季的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的变化规律。这是一种传统而常用的方法。
气候平均温度
为了准确反映各地的实际气温变化,我国四季的划分常被现代学者张宝昆采用,即“候平均气温”。根据这一分类,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气温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10℃至22℃之间的时期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度地区的季节与“平均气温”基本一致;低纬度地区和近极地的春夏秋冬气温变化不明显,与“平均气温”不符。这种四季分类法更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明显的中纬度温带地区。
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与中纬度地区气温的明显变化基本一致,只是各季的长度不同。例如,北京春天有55天,夏天有103天,秋天有50天,冬天有157天。气温统计,因为1月一般是最冷月,所以3月到5月是春季,6月到8月是夏季,9月到11月是秋季,12月到2月是冬季。这是划分气候四季(天气平均温度)的方法。
西方分类法
天文分类(即西方分类)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以下半年的一天作为四季的起点。比如春天,春天是起点,夏至是终点。这四季比中国传统的四季晚了一个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