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有几个有光环
行星(英文:Planet),通常指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它的公转方向往往与轨道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一般来说,行星要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并且类似于球体的形状,这样才不会像恒星一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1.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上面有一个大红斑,有四个地球那么大。这是第三颗发现光环的行星。它有68颗卫星围绕着它运行,就像一个迷你太阳系。
2.土星环是太阳系中最明显的一个,有62个卫星。事实上,在早期,土星还没有光环。后来,一颗路过的彗星撞上了土星的一颗卫星,这颗卫星冲向了土星。土星强大的引力将其撕成碎片,从而形成了土星环。
3.天王星环第二次被发现。天王星最明显的特征是他位于太阳周围,这是木星和土星的强大引力造成的。
4.海王星也有暗环,海王星上有一个大黑点,和地球一样大。海王星也是太阳系中风速最高的,但近年来发现大黑点消失了。
所以太阳系有四颗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传统定义
历史上行星的名字来源于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固定空,仿佛在星辰中行走空。太阳系中可见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时代就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就是一颗行星。
在望远镜发明和万有引力发现之后,人类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已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和一批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还发现了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的行星。截至2016年5月8日,人类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2125颗行星。
新定义
如何定义行星的概念,一直是天文学中有争议的问题。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它一定是一个绕恒星运行的天体;
2.质量必须大到足以克服固体的重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接近球体);
3.轨道附近区域的小行星必须清除,轨道内不能有更大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