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儿子有几个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至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的名字的意思是“帮助世界和人民”。唐朝建立后,尚书领、右武侯将军的官邸李世民,在后金被封为秦公、秦王。他率部平定了薛、刘武周、窦建德、王等军阀,为建立和统一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乱,杀了他的长兄太子李、四弟齐王李元吉和他们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并改为元贞观。李世民称帝后,积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农桑,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从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649年7月10日(贞观五月二十三日),李世民病逝于汉丰寺,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他葬在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和书法,是墨宝传下来的。
由关震控制
由于隋末战乱,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290万人。李世民常常以隋朝之死为戒,注意他的涵养欲望,告诉他的臣下不要怕不悦,不要再出谋划策,要下大力气,在政治上既往不咎,要善解人意,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要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上,节俭,政治上,谨慎;他还致力于复兴文化和教育,稳定了隋末的动荡局面。
李世民非常重视清官的管理。他下令方省是多余的,并派出13个大使,包括李靖,检查全国,并检查官员的意见。他还亲自挑选大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员,把他们的功过写在宫中的屏风上,作为奖惩的依据。此外,还规定五品以上的北京官员轮流留在中书省,以便随时会见,打听百姓疾苦和行政得失,所有官员都会自我激励廉洁奉公,直接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作战,先后平定突厥、毕言陀、回鹘、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使唐朝声名远播,宾客遍地。
经过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并稳步发展,对外武功卓著。到公元652年(唐高宗永辉三年),人口已达380万,为唐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范娇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干因叛国罪被废黜。唐太宗立其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严格监督太子。晚年,李世民撰《帝范》谏太子李治,总结其治国经验,评价其一生功过。
公元648年正月(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把他写的《范皇帝》十二篇赠给太子李治,告诫他说:“你要向古代的圣贤圣贤学习。和我一样,永远不能跟风。因为如果从上面取方法,只能得到;如果从中间取法,只能从底层取法。我称王以来,犯了许多错误:锦绣珠翠不曾停歇,宫阙亭台欣欣向荣,犬马鹰隼远行四方,久游各地。这些都是我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要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