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临洮县有几个村

临洮县有几个村

临洮,古称滴道,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名城,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彩陶之乡、兰州卫星城、兰州后花园。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6个社区、324个村委会、2373个村民小组。年末常住人口5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08万亩,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9.5℃),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近年来,临洮县先后获得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中国民政工作先进县、中国科普示范县等荣誉。

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

临洮古称滴道,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名城,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是黄河上游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之县”的美誉。迄今为止,该县已有2380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四瓦文化、新店文化都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后命名的。

区位优势明显

临洮县距兰州市区仅100公里,212线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临洮至兰州高速公路的开通,进一步缩短了临洮至兰州的距离。随着林冠、林康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临洮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便利。

丰富的水力资源

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流经全县9个乡镇,全长115公里,年过境水量5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无污染。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水系,可开发水资源达15.74万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陶慧运河等11个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3.85万亩。坚持走“以水办电、以电冶电”之路,先后建成总装机容量3.15万千瓦的3A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海甸峡水电站等11座总装机容量9.78万千瓦的中小型水电站,年发电量近4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3.75万千瓦的杨家河水电站等7座在建水电站进展良好。建成后,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4.6万千瓦。实施了总投资分别为1.3亿元和2257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了110千伏和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县电力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临洮建设成为陇南电力枢纽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电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建成了年产5万吨的铝业公司和年产1万吨的三康脱氧剂公司,成为壮大地方工业的重要力量。

这个行业很有特色

马铃薯、畜牧业、蔬菜和花卉是农业产业的四大支柱。2007年产值10.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2005年引进纯种荷斯坦奶牛1070头,目前已繁育到2000头。我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纯种奶牛养殖县。2007年成立的德鑫源乳业公司生产良好。马铃薯淀粉、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崛起,培育了大星、三江淀粉等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三江公司2160吨膨化食品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马铃薯淀粉产业有了终端产品。腾盛农产品集团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腾盛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命名为国家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无公害白菜等6个新产地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临洮大丽花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食用百合列入兰州百合产区保护范围。临洮花卉在各类大型花博会上获得国家级和世界级奖项70余个,部分产品还出口到花卉强国荷兰和东南亚国家。同时,建筑业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陇上强国,拥有三级以上施工企业18家,注册资本5亿多元,总资产近10亿元,建设项目部180多个,年产值近10亿元。

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临洮成为兰州的“卫星城”和“后花园”,建设兰州南部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优化软硬环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一大批重点环境建设项目相继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2.6%。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地方特色旅游,培育60多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10多家大中型酒店,旅游服务日趋规范。新花卉公园被认定为中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岳麓山公园被评为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县城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市级文明城市”。加强软环境建设,推行公开承诺、限时办结、联合办公等便民制度,实现一站式服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