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鳌拜这个人吗?
鳌拜前半生战功卓著,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在他的后半生,他掌握着权力,为了个人利益而结成小集团。在康熙大臣黄希有、王洪佐等的支持下,执掌朝政,康熙在武英殿制定了攻取鳌拜的计划。被活捉后,鳌拜在狱中老死。他是影响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
晚年的专制权力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八,少年福临去世。李顺立下遗诏,任命皇帝的第三子叶璇为继承人(即康熙皇帝),索尼、苏克萨哈、鲁尔比隆、鳌拜为侍郎。顺治死后,辅政四大臣曾在顺治灵前宣誓,表示要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叶璇。虽然这个誓约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位大臣并不能团结一致,忠于主。
四辅大臣中排名第一的索尼,是四朝元老,地位显赫。但他年老多病,怕事避灾,对很多事情往往疏于过问。萨哈是白旗,原本隶属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廷换届,苏克萨哈出来举报刚刚去世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大臣中排名第二。因为苏克萨哈与多尔衮有区别,索尼等人看不起他。虽然鳌拜和苏克萨哈是姻亲,但他们经常因为政治分歧而争吵,就像敌人一样。排名第三的“镇住将长”出身名门,却是个胆小鬼,遇事没主见。他还装饰着一面黄旗,并经常与鳌拜同行。鳌拜虽然在四侍郎中垫底,但由于资历老,军事成就高,总是威风凛凛,却能骄横跋扈,开始走上独裁之路。
费延古的儿子沃赫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在御前对鳌拜不太客气,鳌拜对此深恶痛绝。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鳌拜以骑御马、用御弓射鹿为由,处死了沃赫等人。费延古对鳌拜恨之入骨,鳌拜以“怨恨”的罪名将他和他的儿子尼坎、萨哈连处死,并在没有家产的情况下,把他们送给了杜通·穆里玛(鳌拜的弟弟)。Fayangu的家庭被摧毁了。然而,鳌拜这次进攻苏克萨哈的失算直接导致了他的垮台。
鳌拜没想到有三个胆大包天的官员胆敢违抗他们的换地要求。他对户部尚书苏南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和直隶总督王极为恼火。他们都谴责苏南海“轻生”,迟迟不拨地,朱昌祚、王“玩糊涂”。康熙虽然年轻,但知道苏南海等三人并没有犯什么大罪,却因为触怒了鳌拜而被诬告,于是召集四位辅政大臣求教。鳌拜坚持要处死这三个人,索尼和阿摩林同意了。苏克萨哈知道如果他反对,他很容易引火烧身,所以他必须保持沉默。但小皇帝不允许鳌拜上场,只批准了刑部提出的处罚,即三人每人鞭笞100,财产没收。鳌拜肆无忌惮,最后下令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改变了土地。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虽然索尼在鳌拜生前没能遏制住他的势力,但他的最后一次行动,在解决他身后的鳌拜问题上,还是有了转机。这一年,小皇帝叶璇已经满14岁。索尼上书要求小皇帝效仿顺治皇帝14岁亲政的先例,开始亲政。七月,康熙在位,嘉恩为侍郎。他仍然受命协助处理政务。皇帝大权在握,却应付不了鳌拜的威胁,于是苏克萨哈要求罢免侍郎,愿意去遵化镇守顺治帝陵。这一举动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既然苏克萨哈已经下台(此时他已经排名第一),鳌拜和祖尔比隆也应该辞职。这一举动触动了鳌拜的要害,但鳌拜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了苏克萨哈·罗志背信弃义、野心勃勃、欺侮少爷、不愿重返朝廷等24项罪名,并提出要对他处以一年的监禁和家族惩罚。康熙也知道苏克萨哈不应该被杀。虽然他是负责人,但他仍然无法挽救苏克萨哈的生命。鳌拜咄咄逼人,在命令中“嘶喊双臂,打了很久”,最后吊死了苏克萨哈,杀死了他的家人。萨哈被害导致鳌拜和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