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是不是历史故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蜀志》记载,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刘备,徐庶告诉刘备,南阳卧龙岗有一个巫师叫诸葛亮,如果能帮助他,就能得天下。第二天,刘备、关羽、张飞去襄阳隆中对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好出行。几天后,刘备、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再次来到诸葛亮家中。
汉末黄巾初起,天下大乱。曹操坐在朝廷里,孙权支持吴栋。有一次,刘备在中原大败,只好逃到荆州,依附刘表。为了复兴汉朝,夺取天下,刘备四处招贤纳士。徐庶和司马徽见诸葛亮一心一意爱才,就向他推荐了一个人,名叫诸葛亮,人称卧龙。诸葛亮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才华横溢,于是刘备、关羽、张飞带着礼物来到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来辅佐。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里。虽然他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学识渊博,喜欢研究兵法。为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刘备专程到隆中一游。那天恰好诸葛亮出门了,刘备只好失望地折回。不久,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暴风雪第二次邀请他们。不料诸葛亮又四处游荡。张飞不想再来了。看到诸葛亮不在家,就催他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请他出来帮自己挽救国家的危局。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素三天,准备再问诸葛亮。都说关羽诸葛亮可能只有虚名,可能没有这个真才实学,不要去。但张飞主张应单独称之。如果他不来,就会被绳子捆起来。刘备和张飞被骂,第三次去见诸葛亮。那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他,一直站着,直到诸葛亮自己醒了,才坐下来互相交谈。
诸葛亮不是一个健谈的人。看到刘备有意为国效力,诚心向他求助,就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一起商量如何占领土地,夺取天下。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孙权,安抚少数民族,夺取荆州、益州;曹操集团一变,从荆州、益州出兵平定中原。
刘备非常赞同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愿意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助他夺取天下。诸葛亮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于是离开隆中,前往新野为刘备谋划。
之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亲密助手,帮助刘备联合孙权,真正夺取了荆州和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曹操、孙权这些有权有势的人,觉得刘备有发挥的地方,都不敢轻视他。汉中一战,刘备大败曹操,将曹石兵赶出汉中。诸葛亮在后方筹粮,在前方给予刘备大力支持。
成语寓意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需要学习的地方。向别人提问,或者向别人求助。真诚和耐心。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就像刘备一样,你不会因此而轻视诸葛亮。因此,蜀汉有了进一步的辉煌。假设刘备没有风度,诸葛亮肯定不会出来帮忙;没有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很难建立蜀汉政权。其实“三访”的背后是对人才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