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谁提出的
中国历史悠久,从河洛古国(文明的胚胎)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总的来说,中华文明有两个直接源头,即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主要是这两种区域文明交流和升华的成果。有历史学家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算起,之前的时期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有朝、真人、伏、农士(颜地)、黄帝(轩辕)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祖先。
中国的原始社会始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原始社会经历了两个时期:原始人和氏族公社。氏族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现代时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是北京。
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占全国农业总人口90%以上的地区成功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农民得到了约4700万公顷土地。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8.9%以上;建立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但过去没有的基础产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重型和精密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同时进行了三次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1957年至1966年,是中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1956年相比,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增长3倍,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增长5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东山再起。自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们逐步建立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
江泽民于1989年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1993年成为国家主席。他领导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继承了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外交活跃的繁荣局面。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90]。到21世纪初,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到2011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胡锦涛当选为国家主席。
201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中国继续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