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共有几个城市组成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大致有20多个绰号。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其商后,封召公于燕。燕都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古代是燕国的首都。战国七雄中,燕国据说因临近燕山而得名,都城名为“燕都”。
幽州,古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顺典》:“燕岳幽州。”汉魏晋唐时期都设幽州,都设在北京。
地形学
北京山区面积1.02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面积6200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京的平均海拔是43.5米。北京平原海拔20-60米,山区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是西山,属于太行山。北部和东北部是杜军山,属于燕山山脉。最高的山是北京西部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是通州区东南边界。两山相交于南口关沟,形成一个向东南延伸的半圆形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环绕的小平原就是北京小平原。古人云:“幽州之地,左为渤海,右为太行,北卧枕上,南有助河,乃天府之国”。
气候环境
北京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全年无霜期180 ~ 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为483.9毫米,是中国北方降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降水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全年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的6、7、8月,7、8月有暴雨。
北京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12 ~ 136大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和怀柔以东的密云县西北部,年辐射在135大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大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超过2800小时,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2063小时。夏季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不如春季多,但比夏季多,月日照230 ~ 245小时;冬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少的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为170 ~ 19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