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原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斗柄的方向确定的,北斗七星。从桶柄的“阴”位开始,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就是清明节气。“二位”是指太阳历达到15度,恰好是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左右。为了方便人们记忆,他们直接记录了4月4日到4月6日清明节的时间。
清明节的气候特征
清明一到,气温回升。此时,除东北、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升至12`C。这是长城南北春耕播种的好时节。
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点瓜豆”“植树造林,不过清明节”的农业谚语。
在这个季节的北方,寒气空依然不时入侵。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预防晚霜,否则会造成烂秧、死早稻苗的严重后果。所以水稻的播种种植要避免冷尾暖头。而在西北高原,牲畜的抵抗力受饲草不足的冬季影响而降低,需防范春季后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牲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麦长才”,黄淮以南地区的小麦即将孕育,油菜盛开,东北、西北地区的小麦也已进入拔节期。要想获得高产,必须狠抓肥水管理和后期病虫害防治。北方早作和江南中稻早作都是大面积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住时机,抓住晴天早播。“梨花开在清风上”,当多种果树进入花期时,需要重点进行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华南早稻种植、移栽、施肥要适时进行。玉米、高粱和棉花也将到处种植。
“明前茶,二芽”,茶树新芽生长旺盛,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名茶产区也在陆续开采,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保证产量和质量。
清明期间,降雨量增加,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虽然充沛的降雨可以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但过多的降雨会对作物造成湿害,需要加强防范。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刘赦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术的游戏。根据明朝人的记载,是把鸽子放在一个葫芦里,然后把葫芦高高地挂在一棵柳树上,弯弓射葫芦,鸽子就飞了出去。输赢是由鸽子的飞行高度决定的。
斗鸡
在古代,斗鸡的游戏盛行于清明。斗鸡从清明开始,一直持续到夏至。中国最早的斗鸡记载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蔚然成风,不仅民间如此,皇帝也不例外。例如,唐玄宗最喜欢斗鸡。
残花会
“蚕花节”是蚕乡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在清明节期间,这项民俗活动在吴彤、乌镇、崇福、洲泉等地举行。其中,洲泉的Aśvaghoṣa寺和青石的双庙是最辉煌、最盛大的蚕市。Aśvaghoṣa寺位于洲泉镇西部,在当地被称为“寺庙之王”。每年的蚕市都是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亭子闹、拜香凳、打拳、龙灯、高杆、唱戏等十余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大部分在船上进行,这是水乡的特色。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五代王人禹《开元天宝遗》载“天宝宫中寒食节竟设秋千,令宫中妻妾笑自娱。皇帝叫半仙戏,诸子皆称之。”宋代宰相文彦博写过一首名为《寒食节过龙门》的诗,形容为“桥边垂柳,秋千上挂彩绳。”荡,就是抓住皮绳,动起来。
它的历史非常古老。它最初被称为钱球,后来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成了秋千。在古代,秋千是用树枝做的,并用丝带系住。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子,脚踏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气。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