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共分为几级
由于人类破坏、栖息地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危物种的比例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工业社会之前,鸟类每300年灭绝一次,哺乳动物每8000年灭绝一次。然而,自工业社会以来,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过自然灭绝速度1000倍。世界上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的两栖动物和1/3的鱼类都濒临灭绝。所以保护动物刻不容缓,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动物。动物保护的核心内容是禁止虐待任何动物,禁止猎杀和捕食野生动物。
灭绝的原因
所有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适应其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它们扩张或收缩,它们的进程也是缓慢而渐进的。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打破了这种永恒的平衡,导致了物种的灭绝,其中自然灾害也是一部分原因。
过度贪婪
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它已经接近灭绝。世界上只有大约6600只老虎,而巴厘虎、爪哇虎和内陆虎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灭绝。虽然世界各国政府一再禁止捕杀老虎,但一些爱财之人却经常把老虎当成摇钱树,这种行为连政府都无法约束,法律也无法制服:1967年,印度捕杀了480只老虎;1991年,大量东北虎被偷猎;1993年,867磅虎骨在印度被偷猎者查获。
2015年2月3日,福克斯新闻频道发表题为《恐怖组织推动中非非暴力大象偷猎行为增多》的报告称,大象偷猎案件在中非各地呈上升趋势。一些极端组织甚至从直升机上向这些动物射击,然后用链锯切断它们珍贵的象牙。
环境损失
随着退化和破碎化,人类可以在短时间内夷平山丘,改道河流,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了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这种情况仍在继续。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67%的物种受到环境丧失、退化和破碎的威胁。
在全球61个热带国家中,49个国家中有一半失去了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抽干,草原被开垦,珊瑚礁被摧毁...尤其是在亚洲。孟加拉国94%的野生栖息地、斯里兰卡83%的野生栖息地和印度80%的野生栖息地已经不复存在。俗话说,如果森林没了,森林里的猴子和很多动物肯定就没有“家”可回了。“生态”一词最初来自希腊语eco,意为“家”和“居所”。
灭绝的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动物和无处迁徙的岛屿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85%的物种是特有的,狐猴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上岛屿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了,只剩下28种狐猴(包括神秘的小指猴)。大陆栖息地的破碎化和孤岛化是上个世纪日益严重的事件,不仅限制了动物的传播、取食和繁殖,也增加了对其生存的威胁。当一只动物从A地迁徙到B地,被发现和消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目前,中国计划为大熊猫建造一条绿色走廊,以解决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