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2023年法定节假日有几天

2023年法定节假日有几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省的法定节假日除外)规定,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职工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国务院令第270号),我国有三种节假日,其中两种为法定节假日。

因此,共有11个法定假日,具体如下: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天);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节当天);

(6)中秋节,放假一天(农历中秋节当天);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所谓的三天七天假期,都是从工作中取的假期,不是法定假期。

《劳动法》第44条: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公民的一些节日和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岁以上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为青年)。

(3)儿童节(6月1日),14岁以下儿童放假一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所谓的三天七天假期,都是从工作中取的假期,不是法定假期。

《劳动法》第44条: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共法定节假日。春节、五一、十一三天法定假期,加上调整前后的两个周末,形成每年两个连续的7天假期,使得国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14天。每次长假引发的旅游消费热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新亮点,被称为黄金周。

2004年,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会改变黄金周假期制度。

2004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取消黄金周,加强春节假期。

2005年6月,中央政府发布文件,详细说明了增加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到人民大学听取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的意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