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有几个洞窟组成
有735个洞穴,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415个泥塑彩塑。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加繁荣。武则天时代有一千多个洞窟。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被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到了北宋、西夏、元代,莫高窟逐渐衰落,只重修了以前的洞窟,很少有新的。
元朝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荒芜。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嘉峪关关闭,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新疆被平定;雍正元年(1723年),敦煌设沙洲所;第三年(1725年)改沙洲尾;来自甘肃省的移民定居在敦煌重建沙洲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沙洲尾改为敦煌郡,敦煌经济开始恢复。石窟开始被人们注意到。
莫高窟著名的石窟:九层。
九层的莫高窟,编号为96窟,被称为“大佛殿”。它是献给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盘腿坐在室内的雕像,建于唐代。因为佛像是用粘土制成的,后人多次重修。它不是唐代雕塑的原貌,也没有失去它的雄伟。也是莫高窟最大的佛像,是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莫高窟著名的石窟:三层。
三层建筑,编号16号洞,因其三层木质洞檐结构,俗称“三层楼”。它是清光绪三十二年由道士王所建,是莫高窟中为数不多的石窟之一。石窟中的各种千佛洞壁画和隧道中的木制纪念碑都是独一无二的。
莫高窟著名的石窟:藏经洞
第十七号洞,建于唐朝末年。是王道士在16号洞隧道北壁清理积沙时发现的。也是中国考古史上非常重要的发现。洞内收藏的内容涉及4世纪至1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医学、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可谓包罗万象,痛彻心扉。敦煌学也因为这个洞穴的发现而形成,具有极高的史料和科学价值。
著名的莫高窟:北魏第254窟。
莫高窟第254窟,发现于北魏,位于莫高窟崖面中层。它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央塔洞,后部为平顶,中央为方形中央塔。洞壁四周是天坛和大量的千佛洞。绘制的壁画故事主要有恶魔变身的故事、坂本为虎舍身的故事、难陀出家的原因、亡王的身世等。
莫高窟著名的石窟:西魏第285窟。
第285号窟,发掘于西魏大同年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的洞窟。洞内包括八个小禅房,元代的方坛,四坡上绘制的佛教法神神话和图像,尤为经典。
著名的莫高窟:盛唐时期的103窟
莫高窟第103窟建于盛唐,重建于清代。石窟有斗形屋顶,石窟四壁有龛,龛由坐佛和立佛组成。可惜大部分佛龛被毁,北壁《无量寿经》下半部分被毁,南壁《火眼金睛图》下半部分被毁,坑道内的地藏菩萨和沙门天王部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