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冰点是0℃。常用的度日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它的规定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为0,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温度设为100。0到100之间的温度被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1.沸腾的

各种液体沸腾时,有一个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沸点。即使是同一种液体,其沸点也会随着外界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大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亦然。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这是最常见的。在一定的外压下,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进行,并持续加热。当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吸收热量。

此时,水蒸气饱和压力等于外部压力P..当液体的外压增加时,其沸点升高;反之,则减少。

不同的液体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不同的沸点。这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有关。如果当前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与外界相同,液体就会沸腾,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液体的温度成正相关。

比如圆瓶里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停止沸腾,在烧瓶表面倒一点冷水,使烧瓶内气压降低,水重新沸腾。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能持续吸收外界热量。

2.冻结

水在低温下变成固体冰的现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记录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同样的低温条件下,温度高的水比冷水结冰快。

坦桑尼亚学生Mpamba在1969年使这一现象更加为人所知,当时他发现加糖的牛奶比未加热的牛奶凝固得更快。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姆彭巴效应”。

据即将于6月3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森·凯兹在对姆彭巴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这种现象其实与水中的溶解物质有关。

在水的加热过程中,一些通常会使水“变硬”的溶解物质,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镁等碳酸盐,会被“排出”形成固体沉淀,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附着在水壶内壁的水垢。

卡茨说,未加热的水中仍然含有这些溶解物质,而随着水结冰过程中冰晶的形成,未结冰水中这些物质的浓度会进一步增加,甚至达到正常水平的50倍。这样会降低水的冰点,从而减缓冷水的结冰速度。

这个原理就像下雪后在路面撒盐防止结冰一样。

卡茨认为,在Mpamba的牛奶中加入糖,实际上是让水变得“更硬”,这进一步拉大了只含有少量碳酸盐的热牛奶和富含碳酸盐的冷牛奶在冷冻速度上的差距。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穆勒(Richard Mueller)认为,卡茨对“mpemba效应”的分析是迄今为止对这一现象最深入、最严谨的解释,卡茨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但正确”的方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