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的气候特点
泸州,古称“江阳”,又名酒城、江城,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川渝滇黔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有126个乡镇,面积12232.34平方公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泸州常住人口为4254149人。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西汉集江阳侯国;泸州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泸州在宋代是西南的重要会议,在明代,它成为中国33个商业大都市之一。
形成了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有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10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
泸州是四川培育壮大的七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上游第二大集装箱码头,四川第三大航运空港口;
也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地区;
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以名优白酒为主体的国家重要食品产业基地,循环化工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
2021年,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6.1亿元。
曾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文化古迹
恩塔
位于泸州市区。建于南宋十八年(1148年)、明朝弘治年间(1488 -1505年)、清朝光绪年间(1884年)、1983-1985年的绍兴。至今保存完好。
龙脑桥
位于卢希安县大田乡九溪河畔。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长54米,宽1.9米,高5米。是国内罕见的明代大型石桥。14座桥墩中有8座雕有龙、象、麒麟,艺术精湛,刀法刚毅,形象生动独特。
百子图
位于泸州市西北角。原名辛尼约治。始建于宋初康熙七年(1668年),乾隆五年(1788年)重修修缮。因寺壁雕有“世俗百子”石刻,故称“百子”。
龙头屏障
位于城市西郊。它成立于蜀汉。总长7华里。北临沱江,南至长江。因龙穿两江而得名。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二月一日,刘伯承等人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十万反动军队围剿革命军。龙头关前,决战展开。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一方面,红军长征时四次过赤水河遗址,都在古蔺县,有太平渡陈列馆和纪念碑。
珠山奇石园
珠山石园由外园、朱德故居和石园组成。这些建筑都是近代的,清末民初的。朱德驻鲁时,成立了“东华诗社”,并经常在那里举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