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是什么
南极洲,被称为第七大洲,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洲,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人定居的洲。
南极洲总面积139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的总和,居世界各大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巨大的冰盖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有220多种矿物。
科学研究站
南极大陆未来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各种瓜分南极的想法和借口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夺取南极大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各国政府巨额支持南极考察和科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入南极,寻找未来。
科考基地,这些众多的科考站,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常年科考站、夏季科考站、无人自动观测站。其中常年科考站50多个,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为常年科考站;南极夏季有100多个科考站,经常使用的大约有70~80个。中国的昆仑站是夏季科考站。
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从各国科考站的分布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夏季南极大陆和岛屿沿线的裸露岩石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中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建立了常年科考站。其中以美国南极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和前苏联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2009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二,中国在南极内陆“冰原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这标志着中国成功进入国际极地考察“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第七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国家。矗立在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的中国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所有科考站中最高的。
由于中国南极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边缘,过去25年中国南极考察大部分都是在这些地区进行的。内陆昆仑站的建成将实现中国南极科考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为了在南极内陆建站,从1996年到2008年,中国南极科考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在南极内陆进行了6次科考。
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为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冰盖队再次成功登顶,并进行内陆站建设选址。
据悉,昆仑站建成后,中国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南极内陆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包括开展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亚冰山钻探、天文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类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