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过哪些国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姓孔,名邱,名,宋国李益(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春秋时鲁(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十四年随弟子周游世界,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编辑诗文书籍,设置礼乐,为《周易》作序,撰写《春秋》(也有说《春秋》是佚名所撰,孔子所修)。
据说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他们的再弟子把孔子和他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思想记录下来,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称为“天之圣人”、“天之木祭司”。他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之圣,至圣至圣之师,至大至圣之士王,万世之师。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被尊为儒家思想的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一度成为与国家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祭祀”。除了老子,只有孔子有此殊荣。
游历各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去过魏、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但都没有得到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受困遇险。
留在警卫期
当孔子到达卫国时,他在去陈迪的路上经过了匡城。颜回指着郭外的缺口说:“我一来到这里,就缺别人。”孔子因为身材高大,被匡人误认为是鲁国的阳虎而被围捕。鲁大怒,夺了戟,准备出战,却被孔子拦住。在此过程中,孔子与颜回分离,一度认为颜回已死。
孔子在鲁时,在也受到同样的待遇。住了一段时间后,他被虚情假意奉承,离开了。
孔子在蒲城呆了几个月后回到了魏国。
穿越宋朝的危险
孔子到了宋国后,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修行。司马桓想杀了孔子,把大树连根拔起。弟子打算尽快离开,孔子说:“你生来就有给予的美德,那么你能用它做什么呢?”
迷失在郑:一只迷失的狗
孔子在郑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在国东门。有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人像走失的狗。弟子终于找到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开心地笑着说:“形是最后的。就像一只走失的狗,可惜!哎!”
暴虐的政府比凶猛的老虎更可怕
有一篇《暴虐猛于虎》的文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在途经泰山时,遇到一位身世悲惨的女子的故事。当地的老虎患有严重的疾病,但正是因为严酷的暴政,她和她的亲属宁愿一直生活在这里,以至于许多人被老虎杀死,她被留在坟墓前哭泣。以全文叙事为视点,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对人民的残酷。
后来,成语“暴政比老虎凶猛”就是由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意思是说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可怕。
蔡晨
吴伐陈,楚救陈,楚昭王派人去聘孔子,孔子立即出发。陈大夫和蔡大夫怕孔子被楚国利用,就把孔子围困在陈蔡之地。孔子等人被禁止行走,许多弟子在被剥夺食物七天后病倒了。弟子多不如意,孔子依旧言传身教。后来子贡被派到楚国,楚昭王被邀请去见孔子。
晚年
经过十四年的漂泊,公元484年,年近七旬的孔子被嵇康子派去欢迎他回到鲁国,并受到尊长的礼遇,但他没有被鲁哀公任命。这一时期,孔子注重教育和古籍整理。十二年丧冬,孔鲤先死于孔子。
十四年丧,颜回走在前头。孔子感慨地说:“当年跟随我从蔡晨来的人,不如门。”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杀君,孔子斋戒沐浴三日。他求哀公伐齐,哀公要他“告”。孔子请求季孙出兵,结果被拒绝了。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为他哀悼3年,子贡守孔子墓6年。
子曰:“吾立志十之五而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为我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