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每年的干旱日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干旱日是几月几日

干旱日,全称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过度耕作、放牧和砍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荒漠化的加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7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全世界防治荒漠化。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了世界荒漠化大会,并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行动计划。1994年11月1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同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大会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联合国大会还将2006年定为国际防治荒漠化年。

干旱的危害

1.干旱最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作物质量、产量和农业收成。比如早稻高温倒伏导致空出壳率增加,部分稻田龟裂倒伏。旱地作物干旱更明显,花生枯死,脐橙出现黄化、叶片卷曲等干旱症状。

2.严重干旱时,人们饮水困难,生命受到威胁。

3.干旱将导致水力发电减少,能源短缺,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4.在干燥季节,火灾容易发生,并且难以控制和扑灭。大多数火灾,尤其是森林大火,都发生在旱季。

5.干旱经常带来蝗虫。

干旱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

1.气候变暖变干导致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断流。由于干旱缺水,地表水供应不足,只能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然而,过度开采地下水也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扩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2.干旱导致草原植被退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生态脆弱区,气候特点是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9月。我国北方虽然每年4-9月为雨季,但孔隙大小存在很大的异质性,表现为十年九旱。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干扰活动,植被已经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后,连续几年旱情加重,而且是春夏秋三季持续干旱,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十分不利。

3.气候干旱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4.气候变暖和干燥引起的其他自然灾害。

春季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中国北方气候干燥,林地地温高,草原干草晒制期长,地下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呈上升趋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