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泼水节是几月几号2022
这是傣族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中国的傣族节日在傣族历的六月和七月(清明节后的第十天左右)。固定在公历4月13日到15日。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举行拜佛、赛龙舟、展翅高飞、点灯笼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游行、文艺演出、电影晚会、展览、物资交流等新内容。泰国、缅甸、老挝等国每年在公历4月中旬庆祝这一节日。
泼水节是展示傣族水文化、乐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崇拜等传统文化的综合性舞台。它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上展示的掌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人对自然的感知、对水的崇佛、温柔、冷静等民族特色。同时,泼水节也是加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环节。它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对促进全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5月20日,这一民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的习俗
1.歌舞活动:七八十岁的人,七八十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村里的广场上。男女老少围成一圈,随着锣鼓起舞。
2.浴佛:第一天一大早,人们会在佛寺里采花采叶祭拜,取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洗完佛,开始集体互泼。
3.丢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爱情、培养幸福的美好时光。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玩丢包游戏。女孩手里精心制作的花包是爱的信物。
4.赛龙舟:赛龙舟是泼水节的精彩活动之一,通常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举行。
5.边贸会:对泰国的小商人来说,买卖当地的特产和小吃,增加两国的友谊,意义重大。
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起源于印度,是印度著名的传统节日。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习俗。随着后来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泼水节传入中国云南,最终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泼水节的意义是辞旧迎新,弃旧迎新,为家庭祈福。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和东南亚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但当时还不叫泼水节,叫“泼冷水胡戏”。后来,随着文化的传播,泼水节从波斯传到了印度。在印度,人们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很麻烦,于是把它改成了泼水节,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泼水节是从印度慢慢传入各地的,比如云南的西双版纳,泰国,缅甸,中国的其他地方。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泼水节在缅甸被佛教纳入,随后随着佛教的传播,泼水节进入中国的傣族。随着佛教在傣族的深入,泼水节逐渐发展成为傣族重要的民族习俗,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