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愚人节哪天说啥不信的句子

愚人节哪天说啥不信的句子

愚人节(愚人节 # 39;天或所有傻瓜 # 39;Day),也被称为愚人节和幽默日,在4月1日,没有被任何国家承认为法定假日。

愚人节更普遍的说法是它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了新改革的历法——公历(即通用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4月1日为新年开始的历法。

该节日于18世纪传入英国,后被早期英国移民带到美国,并随着英国殖民运动和移民活动被带到美洲大陆,因此成为欧美流行的节日。

愚人节的由来

最流行的说法是愚人节起源于法国。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纪年法——公历(即公历)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作为新年,改变了从4月1日开始的旧历法。然而,老派反对,他们仍然在4月1日庆祝中国新年。他们中的一些人邀请他人参加假招待会并赠送假礼物,并将受骗者称为“愚人节傻瓜”或“上钩的鱼”。后来逐渐成为法国的习俗,在4月1日愚弄别人,18世纪初传入英国,后又传到美国。

另一个故事与古罗马神话有关。支配之神Cherish的女儿白洛赛平娜在一次四月的会议上遇到了冥界之王普拉多,两人一见钟情,于是结婚了。到了冥界,普拉多让小恶魔发出一声怪叫来愚弄惜惜,见面就成了愚人节。

还有一种说法,其实“愚人节”起源于中国。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愚人”习俗的记录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费祎写的。这里记载着四月丁寅日,年轻人会互相开些玩笑,长辈们则不会出于礼节而扫兴。同时还写道:“春四月中旬,家家户户挂杖,以恶ráng。”

同时,愚者和吊杖这两种风俗也出现在这本书里。愚人逐渐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原本属于愚人节的挂杖习俗逐渐融合到除夕,成为后世春联的起源。后来随着明代郑和下西洋,传入东南亚和欧洲。舰队里有个太监叫你谭智。哦,不对,他是一个叫尤假的太监,深受郑和喜爱。从小就喜欢忽悠别人,说这样其实会给被忽悠的人带来好运。于是一群“老外”集体模仿,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愚人节恶作剧

1.制作有趣的可乐。

买一瓶可乐,喝一半,加上醋、酱油、盐、芥末等调味品,精心准备一瓶颜色正常的搞笑可乐。遇到熟人就假装喝酒,然后大方的把“可乐”递过去。对方没有防备,一边道谢一边大口大口的喝。然后他皱眉,张嘴就吐。

也可以按照规律制作,比如把二锅头酒倒进矿泉水,啤酒里加点肥皂水等等。

2.牙膏夹心蛋糕

拆开夹心蛋糕的包装,小心翼翼的打开两片饼干,取出原来的夹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色的牙膏,味道不错!)往蛋糕里挤适量,重量会遵循个人“节食”习惯,最后粘在一起,尽量逼真。

一般完全不需要特别使用,放在明显的地方就可以了。最好准备几块原味三明治蛋糕,边吃边看电视。自然会有人光顾,品尝。这叫做姜太公钓鱼,愿意的人会上钩。也可以主动,到处请人品尝。虽然有风险,但被困的人肯定也不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