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中国汉族的传统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鼎,明,当万物齐而明,盖之时,万物齐而明,故名。”清明一到,气温回升,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得豆”的说法。清明节是祭祖的节日,传统活动是扫墓。
清明简介
清明是代表物候的节气,意思是天气晴朗,草木茂盛。清明节有踏青、吃冷食、扫墓等民俗。但清明节前后,寒气空仍不时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早稻死秧。所以水稻播种种植要避免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由于冬季严寒,饲草不足,牲畜抵抗力较弱,需防范春季后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牲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在某些领域,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在华南西部,经常处于春旱时期。4月上旬降雨量一般只有10到20毫米,不到江南的一半。虽然华南东部春雨较多,但4月初的降雨量一般只有20-40mm,自然降雨量不足以进行农业生产。年前还得靠蓄水来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加强对冰雹灾害的防御。
清明节习俗
第一,祭祖扫墓
祭拜祖先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许多形式来纪念清明节的祖先。扫墓是最早的习俗,延续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逐渐简化形式。因为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人们去骨灰安放的地方祭拜祖先,而不是扫墓的习俗。
第二,去郊游
踏青,也叫春游,是民间长期保持的一种清明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满眼绿色,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
第三,摇摆
荡秋千也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历史也很古老。南北朝时流行。在最早的时候,它被称为钱球,而不是秋千。后来为了避讳,改成了荡秋千。在古代,秋千通常用树枝做架子,然后用丝带系住。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子,脚踏的秋千。
第四,蹴鞠
蹴鞠是一种球,用皮革制成,里面塞满了毛皮。蹴鞠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只是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不同而已。这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据说是黄帝发明的。
5.放风筝。
这也是人们在清明节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玩它,无论白天黑夜都能玩。以前有人把风筝放在天上空后,剪断线,让风筝飞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疾病和灾难,给人带来好运。
六、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末期,流行于军队,后逐渐流传于民间。起初不叫拔河,叫“拔河”、“钩劲”。直到唐代才开始被称为“拔河”,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