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多少传入新疆的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多少传入新疆的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由麦加的穆罕默德首先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公元7世纪中叶由西亚和中东传入中国。在中国,它曾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田放教”、“清教”、“归伊斯兰教”等等。经过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成为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之一,信徒约3000万人。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宋元时期称为“大食教”,明朝称为“田放教”或“回伊斯兰教”,明朝至清朝称为“清教”,民国称为“伊斯兰教”。自1956年以来统称为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10个民族信仰其中的大部分。

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伊斯兰教信仰体系。唐宋元时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

发展历史

唐朝(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传入中国,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得到发展。

自元代以来,伊斯兰教成为与其他宗教并行的独立宗教信仰。其基础是新疆皈依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维吾尔族。保安族是蒙、回、汉、藏混血儿,17世纪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元代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穆斯林聚居区。此时的穆斯林是具有本土意识的中国穆斯林,而不是唐宋时期的“洋人”。此后,伊斯兰教的发展随着穆斯林人口的增长而发展。

伊斯兰教最早于10世纪初中国五代时期传入新疆,其传播活动与中亚伊斯兰势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古代维吾尔人被称为“回纥”或“回纥”,是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他们建立了汗国,接受了伊斯兰教,武力推行。经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他们终于在于阗打败了佛教。

清真寺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所以清真寺里没有偶像图案,由人和动物造型组成。寺庙装饰大多以阿拉伯、几何图案、花卉图案组成的抽象图案为主。中国有两种类型的清真寺。一种是殿堂式清真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多采用四合院风格。一条中轴线贯穿始末,礼拜殿有脊形屋顶。一般大厅平面有凸形、工字形、矩形三种形状。大多数寺庙都类似于中国的寺庙大门,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另一个是阿拉伯清真寺,是一个圆顶形建筑,主殿上有一大四小的半圆形绿色穹顶,顶部有一个银色的月牙。但新疆的清真寺大殿一般都是平顶,有高大的门楼或尖塔与拱形大门相连,木、砖、石的装饰都有阿拉伯风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