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李治李显李旦关系

李治李显李旦关系

1.李弘(653~675),陇西季承(今甘肃秦安县)人。武则天的长子唐高宗的第五子李治是唐朝第一个在他死后追皇帝的王子。

永徽六年(655),入封代王。庆元年(656)被册封为皇太子。孝顺和体恤人的感情。建议修改不合理的法律,为两个被判有罪的姐姐求情,组织编纂《瑶山育才》,获得了唐高宗的好感。去年(675)二年,随罗阳,猝死于斜壁宫云起堂,年仅23岁。唐高宗和武则天深感悲痛,追悼了皇帝,并以皇帝的礼物埋葬在宫铃。

神龙元年(705),唐中宗李显尊商的寺名为宗彝。开元六年(718),继承人李隆基撤销了宗彝寺的名称,并重用它来纪念皇帝。

2.李习安(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名云,陇西季承(今甘肃秦安县)人。宗室兼枢密使,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

惠生于雍五年腊月(655年1月),先称鲁王。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由“初唐四杰”之一的王波担任太子。英俊、端庄、思维敏捷,深得父亲李志的宠爱。去年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被立为皇太子。在此期间,他三次监国,受到唐高宗的称赞,朝野的拥戴,受到武侯的怀疑。娄二年(680),因谋反被废为,流放霸州。开化元年(684),武则天废黜皇帝后,因太尉有功而被迫自杀,时年仅29岁。

垂公元年(685),称王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追赠司徒官爵,以太子礼葬甘陵。至二年(711),追太子,与太子妃方合葬。他召官注《后汉书》,史称“张淮注”,史料价值很高。著有《君臣如何会集》、《春宫录》、《修养调查》等书,现已失传。

3.唐中宗李习安(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季承(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任皇帝,李治的第七子唐高宗,武则天的第三子。他在63 -684年和705 -710年两次任职。

庆元六五六年十一月,李先生在长安出生。他是周的第一个国王,后来是英国国王。李习安王子被废除后,李习安成为王储。道光元年(683年)皇帝即位,武则天皇后册封为宫廷。广斋元年(684),废为庐陵王,先后迁至周俊、周放。圣历元年(698年),洛阳被召回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在田童宫重置。李习安统治时期,恢复了唐朝的旧制度,免除了租税,设立了十个巡抚使,并设立了修文馆学士,以此来打败后突厥,使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的尺带珠丹。

4.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原名李绪伦、李伦、吴伦。陇西季承(今甘肃秦安县)出生。唐朝第五任皇帝(不算唐绍帝和武则天),唐高宗的第八子李治,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的母亲和弟弟。

龙硕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曾先后封王寅、王姬、王祥、王禹,并率领洛州牧。黑生元年(684),武则天登基后,垂帘听政。天寿元年(690年),武周建立,李旦降为皇帝继承人,改姓武,称“武伦”。圣帝二年(699年),重新封为相王,囚禁于宫中。参与后神龙政变,实现大唐光复。元年(710),景云因唐龙政局变动再次称帝,期间以太平公主等人自居。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李隆基,被称为太上皇的皇太子,掌握着朝廷的大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