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读书日是什么日子

读书日是什么日子

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一个传说: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在山里,勇士乔治独自打败恶龙,救出了公主;公主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这本书已经成为勇气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日”。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的居民有向亲友赠送玫瑰和书籍的习俗。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忌日。这一天也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罗恩、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尼斯等多位作家的生日。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1995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并呼吁:“希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老幼、贫富、疾病或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和科学思想大师,保护知识产权。”

从此,这个别具特色、充满墨香的节日名声与日俱增,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欢迎,其宗旨和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世界读书日以节日的形式,让人们回归健康、高尚、纯粹的生活方式,向那些为人类开辟了自由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伟人致敬。

这是真情的呼唤,这是深深的记忆。无论肤色、国家,人们都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在这个世界潮流中,我们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多读书,读好书,正在成为我们今天全社会的共识和需求,一股清新的读书风迎面吹来。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国家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把读书作为重中之重。“积几千块钱,从不读书。”读书可以懂事,可以修身。“要学习,不要穷;穷的原因是为了读书。”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手放在眼睛上,背出字来,心中只有义”,“知事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过程,赋予了阅读极大的神圣和愉悦。

读书使炎黄子孙能思千年,行万里路,见天地之奇,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液,思想的精华,国家的正统...都是读不完的,流传于世的。读书的传统已经根植于民族性格的深处。雕墙偷光,悬梁刺股,萤火映雪...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阅读的热情。

古人甚至说:“饿读书当肉,冷读书当皮毛,寂寞读书当朋友,伤心读书当金石!”更神奇的是,我们的祖先设计了一套完整而久远的体系,让读书成为中国人治国的进阶。读书的兴衰与我们个人和民族命运的转折息息相关,一刻也离不开。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现代传播媒介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在挤占着人们的阅读时间。尤其让人关注的是,浮躁的社会、快餐文化等各种不利因素也阻碍着全民阅读的发展和深入。近年来,一些社会调查显示,国民阅读率的下降显示了重申和发扬阅读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比以前更加依赖知识的力量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全社会倡导阅读之风,有助于提高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他们一生追求的“时尚”,非常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在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我们应该每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大家都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