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多少个字
起源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产生的,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结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基因,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群众利益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把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铸造人民精神支柱。
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群众思想的共鸣点和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对象化、接地气。
根据新华社中央办公厅2019年1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标准。
扩展数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高度重视,作出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培育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和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