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闹元宵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

闹元宵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

《闹元宵》这首歌是古筝演奏的。《闹元宵》是河南曹派古筝独奏。它是曹东福在1956年创作的。1956年元宵节,河南南阳人欢度元宵节,曹东福先生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于是创作了这首名曲《闹元宵》。

此曲融合了河南豫剧、越调、曲剧等地方戏曲素材,一指奏出模拟锣声,模仿唢呐粗犷奔放的旋律,将元宵节喧闹喜庆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筝是最古老的传统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陕甘一带。古筝常被用作独奏、合奏、器乐合奏、戏曲、曲艺、曲艺的伴奏,因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被称为“万乐之王”,又称“东方钢琴”。

除了元宵节,古筝演奏的曲子还有《山流水》、《汉宫秋月》、《渔舟唱晚》、《梅花》、《打台风》、《水莲花》、《柳青娘》、《清风年》、《西洋寒鸦戏水》等。其中《高山流水》讲述了博雅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谊,也表达了知音难求,友情珍贵的寓意。《梅花三巷》讴歌了那些不畏艰难,坚持与寒冬绽放的梅花斗争,不畏风雪的勇者。

郑命名

关于筝的命名,东汉在《史明》一书中解释说:“筝,高弦之器,自然也。”由此可见,筝是以其本身的“铮、铮”音而得名的。

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由五根或五根以下的大竹筒制成的简单乐器。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或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秦朝。郑、朱、色的关系,既不是分为郑,也不是从朱演变为郑,而是很可能是郑、朱同源,郑、色共存。五弦竹筝演变为十二弦木筝,建身的圆柱形共鸣结构演变为长身的箱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考了吉他的结构进行了改造。

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它就在当时的秦国(今陕西)广泛传播,也被称为秦征。嗯,它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古筝是汉族的一种古老乐器,共有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朝。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的《李斯列传》谏客的材料很值得我们注意。

1965年,王昌源成功作曲古筝曲《战斗台风》。《战台风》的出现将古筝演奏的技法和技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歌曲中的扫抖四点、紧抖、扣刮等营造台风效果的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和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70年代,赵在演奏实践中创造并运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速拨号、1/5泛音等新技法。并突破了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造了由轮指、弹轮、弹抖等数十种新指法序列组成的“快速指法技术体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58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